立防科技

010-63394699
低空经济测试场建设方案
2025-4-20

1.1. 低空经济概念及特征

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发布的《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》指出,“低空”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,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。这一区域相对高空和中空而言,覆盖范围广、管理复杂,但具有便于开发和利用的独特优势。低空是直升机、轻型飞机、无人机等航空器主要活动的空域,也是航空经济新兴发展的重点领域。

低空经济涵盖多元化应用场景,包括城市物流、农业植保、地质勘探、空中巡检、应急救援、观光旅游等领域,不仅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多样化需求,更成为催生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。其发展高度依赖航空技术、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进步,如无人机技术、5G通信网络、北斗导航系统等,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和模式变革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。同时,低空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适配性,各地区可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、经济基础和产业需求,制定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径,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。随着低空经济的迅速扩展,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,以应对空域拥堵、飞行冲突以及数据隐私等潜在风险,确保空域活动的安全有序。

1.2. 低空经济行业痛点

当前,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,主要表现为识别精准度差、覆盖规模小、管理模式低效,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经济需求,导致空域监控能力薄弱,飞行活动缺乏精准管理,直接影响低空经济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。此外,低空经济行业普遍存在“缺技术、缺标准、缺设施、缺应用、缺管理”的“五缺”痛点,进一步制约了产业的高效运转和规模化发展。

1.3. 总体目标

本方案旨在支撑低空经济发展,构建全面覆盖、高效协同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。通过围绕低空经济四张“网”,包括“设施网”、“空联网”、“航路网”和“服务网”,建设基于铁塔集团赋能的“低空智联网”、“服务网”和“基础设施网”,形成全方位的低空经济支撑体系,推动低空经济的安全、高效与可持续发展。

  通过建设具备三网高效协同的测试基地,验证低空经济的智联通信、识别探测、无人机融合运用、飞行服务、监管防御等各项应用和能力得到系统性保障,三者的协同作用将实现低空经济的高效运作,推动低空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落地与发展。

1.4. 应用场景

在低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,各类应用场景的建设和优化对于推动低空经济的实际落地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低空经济中的几个主要应用场景,涵盖应急救援、巡检安监、快递物流等多方面需求,这些应用场景的实现,不仅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,也促进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,为未来的智能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(1)应急救援服务

低空经济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,特别是在自然灾害、突发公共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下。无人机能够快速进入灾区,对受灾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,精准定位灾民,并可运送急需物资、医疗救援物品等,减少救援时间,提高响应效率。结合低空监管服务平台,可以实现多无人机协同作业,有效提高应急救援的精准性与效率。 

(2)巡检安监服务

在电力、电网、石油管道、风力发电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,无人机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巡检效率与安全性。无人机能够携带传感器设备,执行环境监测、设施检查与风险预警等任务,迅速识别潜在故障或危险隐患。低空监测网与高可信时空底座平台的结合,提供精确的目标识别与态势感知,确保巡检过程中的高效性与安全性。 

(3)快递物流服务

无人机在城市末端配送中具有显著优势,能够在城市密集区域实现快速、精准的物流配送服务。借助低空飞行服务平台,无人机能够通过智能路径规划和调度优化,降低交通压力,实现跨区域、跨城市的货物快速传递。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的环境中,无人机能够提供常规运输无法覆盖的物流服务,推动快递行业的转型与升级。 

(4)低空飞行服务

低空飞行服务在多个领域的应用,如航空旅游、空中广告、航拍摄影等,正逐步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无人机及相关飞行器,能够实现实时动态飞行路径规划、空域管理、飞行任务调度等功能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,保证飞行任务的高效、安全运行,同时实现与低空监管服务平台的协同,确保空域使用的合规性与飞行安全。 

(5)低空监管服务

低空监管服务是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部分,涉及无人机及空域的实时监控、风险预警与反制。通过集成无人机态势监控、入侵侦测与反制技术,低空监管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对飞行器的精准识别与实时跟踪,有效监管低空空域的合法使用,并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手段对非法飞行、空域冲突等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。结合设施网的部署,低空监管服务能够为各类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。 

 






返回列表